一品香论坛网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

首页 > 潍坊频道 > 财经 > 正文

勿信“退保退息”,维护自身权益

2022-02-14 14: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4日讯  近些年因为疫情原因,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于是伴随着一批贷款用户出现还款困难。继而催生了一批所谓“法律人士”,声称可协助办理“退保退息”,帮助贷款用户“早日上岸”——他们以 “债务优化”、“法律援助”等名义,打着帮助客户维权的幌子,诱导金融消费者投诉、罔顾合同事实要求退保退费,影响金融秩序的同时也侵害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捏造成功案例,引导用户缴费

  此类公司或个人通过建立微信群组,在群内传播大量教唆他人“退息退费” 等信息,声称有专业律师出具方案、利息减免,并通过散播所谓 “成功减免”案例进行虚假宣传,其目的是诱导借款人向该类公司递交申请,并以减免债务名义收取所谓“律师服务费”。

  据悉,部分地区已有多名借款人被此类公司诱导,缴纳5000元、8000元不等的律师服务费后均未成功办理利息减免,而一旦缴纳以上费用,则不予退还。

  加强行业引导,监管发文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代理退保退息”运作模式近年来已呈现手法专业化、组织团队化等特点,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法分子从非法渠道获取目标名单后,谎称可办理全额退保退息、修复征信等事宜,诱导、鼓动消费者用编造事实、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恶意投诉金融机构,达到退费目的。对此,银保监发布了《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提示广大消费者谨慎辨别代理退保退费诱导,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各地监管部门也先后发布近百次风险提示,并联合公安部门严打扰乱金融秩序行为。

  保护个人信息,勿信天降馅饼

  对于客户来说,需要明确此类行为带来的两类风险:一是不法分子通常会索取金融消费者的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可能导致金融消费个人信息泄露,从而衍生出进一步被诈骗的风险;二是“代理投诉”结果无效,或是不法分子故意以“代理投诉”为名收取高额费用,使得金融消费者存在遭遇资金诈骗的风险。

  天上不会掉馅饼,消费者要清醒认识代理退保退费组织及人员的真实面目,否则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健康的市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未来金融监管机构或可优化纳入通报和考评的投诉口径,对于恶意、虚假及牟利类的投诉予以剔除,避免黑产通过缠访缠诉方式消耗监管资源、向金融机构施压,以此维护正常金融秩序。(通讯员 纪哲)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