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反催收”黑产,切勿掉进“反催收”陷阱
??鲁网4月15日讯 4月2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曝光了“反催收”联盟黑色产业链。
??报道显示,一些不法人员组织打着能为债务人减免债务的幌子,向债务人传授“减免利息”“延期还款”的技巧。在获取债务人个人信息后,他们会以债务人的名义跟银行以及网贷平台联系,费用是债务人总欠款的6%。而除了提供与银行或网贷平台协商还款的话术,对于欠款金额比较大的债务人,一些“反催收”组织还会劝说他们购买“债闹”服务,由相关组织全权与银行或网贷平台沟通,“反催收”组织会收取所谓减免费用的30%-50%?;褂幸恍┗梗踔链蜃拧胺稍钡幕献?,招揽“客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缴纳高昂的服务费后,债务人能够如愿以偿么?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不仅逃债不成,反而沦为反催收组织刀下待宰的羊羔。
??反催收组织往往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等信息,而该类组织则可倒卖用户信息再次获利。央视财经报道显示,此类信息正常市场价格在1200-1500元一条。
??而在信息被倒卖之后,债务人面临的风险将更加严峻。首先,个人隐私泄露之后,将面对无休止的高频营销短信骚扰。其次,若信息被违法分子获取,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狩猎”的对象,伺机对其进行诈骗或资金窃取,债务人将进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而回到贷款业务本身来说,利用反催收组织的结果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向反催收组织缴纳高额服务费,实际上推高了债务人的借款成本,而且无法达到其所谓债务减免的诉求,最后还是要按法定利率还款,加重了经济负担。
??受疫情、政策等因素影响,反催收组织愈演愈烈,造成的恶劣影响受到各界关注。面对反催收乱象,业内也在合力反击。
??监管方面,早在2021年2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明确将“反催收”组织定义为“违法违规组织”,对外明确表态,将全力维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对公检法处理相关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去年8月以来,中国银行业协会以及各地银保监局相继发布通知或风险提示,剑指“代理维权”等乱象。其中,最近的2022年3月15日,山西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代理投诉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明确表示银行保险监管部门将联合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代理维权”行为,将其纳入常态化扫黑除恶整治重点,并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今年3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行骗,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严重扰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必须严查严处。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反催收组织是主要的违法群体,但前者串通串通债务人伪造虚假证明材料和公章,涉嫌构成伪造公文、证件、印章,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罪行。在此过程中,债务人成为“反催收联盟”违法犯罪的帮凶和共犯,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特提醒债务人,要树立合理借贷理念,提高法律意识,切勿掉进反催收组织陷阱。(通讯员 纪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