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香论坛网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

首頁 > 濰坊頻道 > 健康 > 正文

夏天到了,十項全能治冬病

2024-07-06 10:42:20 來源:魯網 大字體 小字體 掃碼帶走
打印

??魯網7月6日訊 伴隨著入夏,天氣漸漸炎熱,而人體順應天時,腠理疏松,經絡暢通,氣血循環(huán)旺盛,陽氣足,如果調理得當,勢必事半功倍。

??濰坊衛(wèi)恩醫(yī)院/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臨床醫(yī)院/山東省中醫(yī)康復院士工作站(國醫(yī)大師石學敏院士工作站)開展冬病夏治及冬病冬治療法,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為宗旨,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體質、不同病癥,進行處方化治療,結合中醫(yī)傳統(tǒng)及現(xiàn)代先進康復技術進行綜合辨證論治,采用優(yōu)選藥材,精準搭配選穴,采用多種治療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下面來講講什么叫冬???為什么要夏治?

??所謂的“冬病”,其實就是指冬、春季節(jié),一些容易發(fā)生或復發(fā)的疾?。欢跋闹巍本褪窃诳崾钍⑾牡臅r候,采用各種治療方法,來進行反季節(jié)的防治,從而達到治病及預防疾病的目的。

??針對人群

??一是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

??二是患有慢性鼻炎、鼻竇炎的人群;

??三是患有慢性咳嗽、反復感冒的人群;

??四是宮寒、月經不調、產后恢復的人群;

??五是胃寒、消化不良、胃痛、腹瀉、胃食管反流的人群;

??六是頸肩腰腿痛、風濕骨痛的人群;

??七是免疫力低下,易困倦,記憶力減退等亞健康人群。

圖片

??衛(wèi)恩醫(yī)院部分冬病夏治療法簡介

??艾灸

??艾灸,別稱灸療或灸法,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艾絨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fā)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作用機制與針灸有相近之處,并與針灸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升陽舉陷、拔毒泄熱、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等功效。

??一、辨證論治,艾灸作為中醫(yī)療法,其靈魂在于中醫(yī)辨證,如果辨證辨不準,那么治療效果有可能就會天差地別,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為宗旨,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體質、不同病癥進行處方化治療,經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后,綜合辨證論治,定制治療方案。

??二、選穴精準:把脈精準配穴后,再交由專業(yè)的治療人員精準定穴,確保精準配穴在執(zhí)行中不會出現(xiàn)偏差,影響治療效果。

??三、道地藥材,在使用石學敏院士特供蘄艾的基礎上,添加十幾味名貴中藥所做的中藥灸,所選中藥皆為道地藥材,在制定方案時即時開出,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定制不同的中藥處方,添加到艾灸治療中,以增加其治療的療效,目前僅用于艾灸開出的中藥便有近百味,最大程度上確保了治療的有效性。

??四、艾灸開穴

??艾灸開穴是艾灸的第一步,其可以起到開通經絡、溫通氣血、激發(fā)經氣、敏化穴位的作用,在開穴以后再進行艾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手段多樣

??1、督脈火龍灸施灸面廣、艾柱大、火氣足、溫通力強,借助督脈總督陽氣的作用,激發(fā)出人體自身的陽氣,進而溫煦機體,抵御外邪,可以起到督腎同治,五臟六腑通調,免疫力雙向調節(jié)的作用,為人體補陽之最。

??2、古法臍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借助艾絨的純陽之力及小麥面補虛、厚腸胃、強氣力的特點,佐以健脾除濕、養(yǎng)心益腎的中藥,以加強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的作用,尤其適合于兒童各類虛、寒、濕疾?。ㄅ浜闲和颇眯Ч眩┮约俺扇宋负?、宮寒、腸胃炎、畏冷等疾病。

??3、懸灸可控制艾火入體深淺,循經效果好,其具有見效快、灸層深、溫而不燙的特點,灸時輔以中藥外敷,尤其針對深層寒濕,效果尤為顯著。

??適用病癥:嘔吐、腹瀉、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積食、便秘、宮寒、痛經、月經不調、子宮內膜薄、盆腔炎癥、卵巢血供差、支氣管炎、慢阻肺、哮喘、咳嗽、過敏性鼻炎、頸椎病、腰椎病、強直性脊柱炎、肌肉勞損、足跟痛、免疫力低下、易感冒、脾腎陽虛、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體弱畏寒、手足不溫、易困倦、失眠多夢、面色晦暗等疾病。

圖片

??三伏貼

??三伏貼是指在夏季三伏天,人們的肺臟氣血通暢,藥物容易深達臟腑,是治療、調整肺臟疾患的最佳時機,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能刺激穴位,使藥物更好地循經導入。因藥物不經胃腸道代謝,故能保護臟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了打針吃藥之苦,深受患者及小兒家長歡迎。

??敷貼方法:

??三伏貼敷療法3~5年為一個療程。

??每年分為五個階段,即預貼、頭伏、中伏、末伏和加強。

??根據個體差異、患者的病情,醫(yī)生會對貼敷時間、次數(shù)做適當調整。

??禁忌癥:

??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fā)作期(如發(fā)燒、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進行治療。此外,2歲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膚嬌嫩,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進行此項治療。

圖片

??蛋白纖維穴位植入療法

??蛋白纖維穴位植入療法,指的是根據中醫(yī)理論,通過針具和蛋白纖維在穴位內刺激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調整臟腑,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蛋白纖維穴位植入療法是幾千年中醫(yī)針灸經驗和30多年埋線療法經驗的精華融匯而成的一門新型學科。

??蛋白纖維植入后,蛋白纖維在體內軟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時,對穴位產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學刺激長達20天或更長時間,從而對穴位產生一種緩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長效針感效應”,長期發(fā)揮疏通經絡作用,達到“深納而久留之,以治頑疾”的效果。

??蛋白纖維穴位植入療法治療疾病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它緩解癥狀快,痛苦小,如能配合中藥治療,標本同治,效果更好。蛋白纖維穴位植入療法治療過程初為機械刺激,后為生物學和化學刺激,具有短期速效和長期續(xù)效兩種作用方式,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血漿皮質醇,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共同起到治療或緩解疾病的臨床效果。植入的可吸收蛋白纖維持久柔和的“長效針感”,既具有雙重的良性調節(jié)作用——當機體虛損時可起到補益之功,當機體亢盛時可起到瀉實之效,又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

圖片

??經絡穴位注射療法

??經絡穴位注射療法是科學配伍藥物經過準確的辯證配穴,然后注入相關腧穴,結合持續(xù)刺激作用和腧穴本身的作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中醫(yī)特色療法。

??①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誘導炎性細胞的凋亡,收縮血管病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釋放,抑制單核細胞,中性白細胞和MΦ向炎癥部位的募集和吞噬功能而達到抗炎作用;

??②通過促進淋巴細胞的破壞和解體達到抗過敏的作用。

??③刺激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促進白細胞吞噬作用,達到調理人體內環(huán)境,降低機體的敏感性和增強機體免疫力。

??從中醫(yī)上來說,可以持久刺激穴位,調節(jié)經氣,扶正祛邪,健脾補腎,滋陰潤肺。

圖片

??推拿

??中醫(yī)推拿指用手法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進行預防或治療,可以疏通經絡,推動氣血在經脈運行,推拿能從根本上改變疾病的病理過程,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祛除宿根、控制復發(fā)的目的。

??中醫(yī)推拿療法是以中醫(y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y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jié)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刺激的治療方法。

??推拿的作用:

??1、疏通經絡

??2、調和氣血

??3、提高機體免疫力

??4、興奮劑的作用

??5、鎮(zhèn)靜劑作用

圖片

??針灸

??針灸的定義:

??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針灸的治療作用:

??1、疏通經絡,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xiàn)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科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2、調和陰陽,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向平衡狀態(tài)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fā)生的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于能發(fā)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還可以復位、糾正關節(jié)功能紊亂、滑利關節(jié)、軟堅,散結的作用。

??針灸療法的優(yōu)點:

??第一、 有廣泛的適應癥,可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第二、 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第四、 醫(yī)療費用經濟;

??第五、 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xié)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

圖片

??拔罐

??拔罐的定義:

??應用各種方法排除罐筒內空氣以形成負壓,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吸筒療法、拔筒法。古代有以獸角制成的,稱角法。

??拔罐的治療作用:

??拔罐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借助燃火、抽氣等方法,形成罐內負壓,將罐吸附在腧穴或病變部位,通過吸拔,可引致局部組織充血或淤血,促使經絡通暢、氣血旺盛,具有通經活絡、活血行氣、除濕、散結拔毒、退熱、消腫止痛,平喘止痙,祛風散寒等作用。

圖片

??耳廓壓迫療法

??耳廓壓迫療法是以中國傳統(tǒng)的醫(yī)學理論和現(xiàn)代全息生物學說為依據,通過刺激耳廓上相應的穴位防治疾病的方法。耳與經絡、臟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十二經脈上行于耳”,“耳為宗脈之所聚”,“腎開竅于耳”。耳廓上分布著較豐富的神經,軀體神經、腦神經、交感神經,它們相互重疊,形成了神經叢。耳穴既是全身疾病的反應點,又是疾病治療點,通過針刺、放血、艾灸、按摩等方法達到“治病而不致病”的目的,有副作用小、見效快、取材易、療效好、經濟、簡便等優(yōu)點。

圖片

??皮內針治療

??中醫(yī)針灸臨床將皮內針療法稱為埋針法,是將麥粒狀或圖釘狀等的特制微型細小型針具刺入表皮較淺穴位或部位,并在皮膚上加以固定的方法。皮膚針療法有五大優(yōu)點;其一,長時間留針,給皮部以微弱而持久的刺激;其二,針具微型細小,針刺與留針時少痛或不痛;其三,留針治療,無礙于生活和工作;其四,針刺較淺,無傷深層組織;其五,吻合中西醫(yī)理論。中醫(yī)認為皮膚是經絡所屬之皮部,絡脈與浮絡、孫絡之所在,針雖在皮,卻內調于經脈,內應于臟腑;西醫(yī)認為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皮膚針治皮,就是作用在人體最大、應用最廣的器官,予以調整,治療的病種廣泛,療效肯定。

圖片

??定制食療方案

??冬病夏治配合藥膳食療更能相得益彰,夏季進行適當藥膳調補,可事半功倍。有些對其他治療過敏的人也可單獨用食療減輕疾病,適合平時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調治疾病,對于虛癥寒癥,可明顯減少復發(fā),延緩病情發(fā)展。(通訊員 紀哲)

圖片


責任編輯:趙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