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香论坛网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

首页 > 潍坊频道 > 健康 > 正文

潍坊市疾控中心2025年7月份健康提示

2025-07-02 18:06:36 来源:潍坊市疾控中心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7月天气炎热、雨水增多、学生放假、食源性疾病、蚊媒传染病和意外伤害等风险增大,潍坊市疾控中心提醒您,注意饮食卫生、防蚊灭蚊预防乙脑、登革热、谨防高温中暑和溺水。

??一、预防食源性疾病

??夏季高温高湿,食物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期。常见夏季食源性疾病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夏季食源性疾病的“主力军”,它主要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细菌引起。当人们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短则几十分钟,长则数小时就可能发病?;颊咄ǔ;岢鱿址⑷?、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2.病毒性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夏季引发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少量病毒即可致病,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多见腹泻。轮状病毒易侵袭婴幼儿,多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可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发热、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脱水,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3.菜豆中毒。菜豆含有皂素和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如果未烧熟煮透,毒素没有被完全破坏,食用后1-5小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中毒症状。

??4.毒蘑菇中毒。夏季雨水充沛,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许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观极为相似,仅凭肉眼很难准确区分,不同毒蘑菇中毒症状各异,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切勿采摘、买卖、食用野生蘑菇。

??健康提示:

??1.讲究卫生。处理食物前后、饭前便后、接触生肉和海鲜后要正确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定期清洁厨房台面、砧板、刀具等,保持厨房环境干净整洁;不喝生水,选择烧开的白开水或合格的瓶装水。

??2.生熟分开。生肉、海鲜应与即食食品(如水果、凉拌菜、卤菜等)分开存放和处理,冰箱中生食品要放在下层,熟食品放在上层;切菜时,生熟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

??3.烧熟煮透。肉类、蛋类、海鲜彻底煮熟,避免食用夹生食物;剩菜剩饭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菜豆烹饪时应先彻底洗净,采用炖、焖等方式烧熟煮透,不要贪图口感脆嫩而缩短烹饪时间,也不要用开水焯一下就凉拌食用,从源头上杜绝中毒风险。

??4.安全存放。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若气温超过30℃时,存放时间应不超过1小时。剩余食物要密封保存,及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

??5.谨慎选择食物。选择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食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标签信息,不购买变质、过期、无标签的食品;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现做现吃,避免食用长时间存放的凉拌菜、卤味等。

??6.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进食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尽量保留食物样本或呕吐物、排泄物,以便医生明确病因。

??二、蚊子活跃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库蚊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库蚊主要在傍晚或夜间叮咬,伊蚊(花斑蚊)通常在白天叮咬人。

??健康提示:

??1.疫苗接种。儿童按常规免疫程序完成相应乙脑疫苗接种或补种。既往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易感人群可前往预防接种门诊咨询补种。

??2.蚊虫防治策略。蚊子繁殖离不开水,应消灭蚊虫孳生地。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的小型积水,翻盆倒罐加盖,填平洼地,消除积水,保持家畜、禽舍卫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对畜(猪)舍进行滞留喷洒等消杀灭蚊。

??3.个人防护。建议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尽量远离猪、牛等牲畜养殖地,避免在其他动物畜舍或蚊子孳生地点附近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身体裸露处使用防蚊药剂,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感染风险。

??4.乙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症状,应及时就诊。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出现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恶心、呕吐、皮疹、轻度出血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患登革热可能,有旅居史返回本地2周内出现前述症状,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情况,积极配合治疗。

??三、了解中暑常识 避免高温中暑

??7月为高温中暑高发月份。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户外作业人员为中暑的高发人群。中暑后,轻则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重则可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并伴有惊厥、昏迷、谵妄等严重临床表现。

??健康提示:

??1.尽量避免高温天气下室外活动,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5点这一高温时段。如果必须外出,可选择轻薄、宽松、浅色的衣服;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尽可能选择阴凉处行走或活动,避免太阳直晒及体力消耗。

??2.合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喝白开水、糖盐水,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3.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4.照顾好孩子,出现中暑症状后及时对症处置。高温环境下的汽车内容易迅速升温,应避免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也不要在车内睡觉。若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中暑症状,一定要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进行降温、补水,若体温过高,则应立即送往医院。

??四、暑假即将开始 严防儿童溺水

??夏季尤其是暑假期间溺水事故多发。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水渠、水井、采石坑等是儿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易发生溺水的区域,家里的脸盆、浴盆/浴缸、水桶、水缸等对婴幼儿来说也存在溺水风险,家长要时刻注意看护。

??健康提示:

??1.如家中有活泼好动的婴幼儿,家里水盆、水桶、浴盆/浴缸等容器用完后立即清空;居家附近水缸、水井、下水道等要牢固加盖,避免儿童青少年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发生意外。

??2.去海滩玩水或游泳,要让孩子穿上安全、合格、适合孩子身材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的扣带并且做到时刻看护。

??3.教育孩子不能去水塘、水渠、河湖等野外水域游泳、玩水。一旦发现同伴溺水,应大声呼救,可以将周围的救生圈、木棍等扔给溺水者。 

??4.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急救时用。

责任编辑:赵岳
新闻关键词:健康避免食用及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