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香论坛网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

潍坊:“四有两平台”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

2024-11-13 10:4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13日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潍坊市作为全国家庭教育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从2002年开始启动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2009年潍坊市文明委制定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实施意见》,建立文明办、教育、妇联、民政等各部门协同育人机制;2023年,进一步深化为全环境立德树人,探索在社区建立成长中心,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建立起“四有两平台”家庭教育新模式(即:校校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师、校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村村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家家都有家庭教育服务账号,线上“幸福路”和线下“鹿非马”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党政主导、教育部门主抓、宣传妇联民政等部门协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20多年来,潍坊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中小学家长学校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家庭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幸福路”APP,研发国内首套按年龄、分年级、成体系的家长课程读本《牵手两代》等。2015年,潍坊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19年,“亲子共成长”工程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品牌;2023年,潍坊市《市域一体化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坚持党政主导,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潍坊市以机制建设聚合力、促落实,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域贯通的一盘棋统筹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2009年,潍坊市文明委确定将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作为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全力突破家庭教育,带动社会参与。2022年,市委宣传部牵头建立19个部门参与的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协调机制,成立“校家社共育工作委员会”,加强部门联动,协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加强顶层设计。近年来,先后制定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任务目标,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全市15个县(市、区)、1014所中小学、2009所幼儿园全部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

??加强督导评价。将校家社协同育人,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对县市区履职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常态化开展文明校园、校家社共育示范区、家庭教育示范校(园)等创建活动。

??坚持学校主责,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

??潍坊市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责,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优势。

??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网络。成立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建设1599个家长驿站。建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落实总协调员制度,配备学校总协调员3066名,保持家校常态化密切联系。

??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确?!靶P6加屑彝ソ逃傅际Α?,面向中小学、幼儿园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确?!靶P6加行睦斫】到逃淌Α保信淦肱淝啃睦斫】到逃ㄒ到淌?313名,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开展中小学生免费心理健康筛查。

??开设家长课程。在所有中小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课程,制定《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潍坊市家长课程标准》等,有14项被国家标准委认证为团体标准。在全国率先提出“1年4次8课时”家长课时标准,实施家庭教育“五步教学法”。

??完善家庭教育评价体系。随机开展家长课程巡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指导、有整改。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优质课、优秀案例课题评选,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认定校家社共育示范区6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1处、市级家庭教育示范校(园)140所、市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76所、示范性心理辅导室42个。

??坚持家庭主体,激发协同育人活力

??潍坊市把提高家庭育人水平作为协同育人的主要着力点,指导推动青少年儿童家庭履行好主体责任。

??开设家庭服务账号。依托“幸福路”平台实现“家家都有家庭教育服务账号”。家长可根据关心的教育热点定制课程“菜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还可在讨论区发帖留言互动,形成了家长自助服务、互助成长的家庭教育样态。

??普及家庭教育常识。自2007年起,潍坊市教育局牵头连续开展8届“家庭教育乡村行”,举办巡回报告会1065场、参与家长200余万人次,市县?!案改复蠼蔡谩苯沧?00期,培训家长29.3万人次,把家长学??较绱宕笤?、居民社区。市妇联牵头组建“爱.乐.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直通车团队,开展基层巡讲活动。在全市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团176支,开展宣讲1800余场,受众达119万余人。

??丰富亲子互动活动。市委宣传部牵头推进“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肮∶俊敝谢渌卸恋认盗兄魈饨逃?,弘扬传统美德;市妇联组织开展“田园小农人”“家务小能手”等“四小”亲子实践活动,每年参与人次超过80万;市民政局创新开展“星海计划”“潍光”公益夏令营等特色活动,为农村儿童、困境儿童打造“造梦空间站”。

??收集回应家庭关切。依托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和社会第三方机构,每年借助电话、网络等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收集家长困惑、问题和建议,推动相关部门改进优化,持续提升家长满意度。

??坚持社会主动,汇聚协同育人合力

??建强村级工作队伍。市妇联牵头落实“村村都有家庭教育指导员”,实施“1+1+N”培养模式,面向村居培训1名妇联主席、1名退休或在职教师、N名志愿者,为所有行政村培养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员。教育、妇联、民政部门联合在全市设立社区教育服务岗,建立社区教育协调员制度,聘任社区教育协调员1111名,实现城乡全覆盖。

??发挥专业机构作用。指导教育服务机构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库,研发集课程、咨询、测评、家校沟通、数据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基于潍坊市家庭教育发展大数据,建立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平台——“明智家长”,推动协同育人数智化发展,为家庭个性化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拓展社会育人阵地。市教育局推进百处“镇街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中心”和百处“亲子共成长实践基地”创建,链接社会组织60余家,为家庭教育赋能提质。市教育局高效推动研学教育,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青少年红色研学基地;有27处基地、39门课程获评省级研学基地、省级优秀研学课程。2023年,组织学生参加拓展训练、传统文化、实验操作等方面研学活动达103万人次。

??创新建设“鹿非马社区成长中心”。针对协同育人中的社区支点薄弱问题,坚持公益定位、需求导向、专业化方向,充分集成各方资源,创新建设鹿非马社区成长中心。通过家长课堂、隔代教育课堂、专家指导、公益借阅等服务,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将家庭教育服务、教育问题等解决方案输入社区场景,打通服务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网络赋能,营造育人新生态

??注重网络立德树人全覆盖。组建市、县两级70育人的网络文明宣讲团,围绕网络立德树人、网络防沉迷、防溺水等方面加强宣传,引导未成年人健康用网,提高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和自我?;つ芰?,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线上祭英烈”等网上祭扫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红色文化力量,厚植爱国情怀。

??着力推进网络正能量传播。结合网络文明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中国节等重大活动和“争做中国好网民”等重大工程,整合“潍有正能量”“潍坊最美”“这就是潍坊”等宣传品牌,深入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开设《潍坊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栏目,将宣讲活动从线下搬到线上,让“小课堂”走进“大环境”,拓宽全环境育人渠道,带动提升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

??大力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围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积极动员网络媒体、网络公益平台以及广大网民共同参与“网络公益工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等传统美德,推动形成“全网公益”“全民公益”的生动局面。组织各新闻网站(客户端)开设网络公益专题专栏,积极刊播公益广告、公益视频、正能量稿件,倡树网络文明之风。(通讯员 纪哲)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