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先锋丨刘树森的育种强国梦
??编者按: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潍坊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潍坊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从“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到“寿光模式”,这片热土不断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展现潍坊三农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先锋力量,鲁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强农先锋”专题采访,聚焦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和标杆案例,传播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以先锋为镜,向榜样看齐,汇聚农业强市的澎湃动能,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凝聚力量。
??鲁网7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 张丽华 张海涵)初夏的早上,阳光甚好,暖意中带着一丝清凉,不到六点,刘树森就一头扎进了位于潍坊市寿光市洛城街道文圣东街的育种温室。这个占地10亩的温室大棚里种满了各类型的番茄种质资源,高矮参差,生机盎然,蔚然壮观。在刘树森看来,这里展示的不仅是优良的品种,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只有掌握种业“芯片”,才能牢牢把握农业发展的主动权。
??刘树森研究员是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享受国家政府津贴,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成功打破了国外种子公司在高端蔬菜品种上的垄断,培育出26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瓜菜新品种,为我国蔬菜种业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屏障。这位从寿光走出的农业科学家,用近三十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民族种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动人篇章。
??从“洋种子”代理到自主创新
??上世纪90年代,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开始崭露头角,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当地菜农种植的番茄、辣椒等高端蔬菜品种,70%以上依赖进口种子?!把笾肿印逼窘杩共⌒郧?、产量高、品相好等优势,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暗笔苯诜阎肿用看?000粒)售价从250元一路涨到600多元,光番茄用种,寿光菜农一年就支出七八千万元。”刘树森回忆道。
??1993年,刘树森开始从事蔬菜种子代理销售业务,成为国内第一批“洋种子”经销商。然而,这段经历却让他深刻体会到受制于人的痛苦?!巴夤肿庸疽揽空莆盏淖灾髦恫?,经常坐地起价,动不动就断货,完不成就换掉你。老百姓留着棚,等着国外的种子下地。眼瞅着8月份就该销售了,7月下旬种子还没影子,逼着老百姓等,到种子涨价了才给我们……”一桩桩一件件,这让刘树森意识到:搞经销代理永远做不成百年企业,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种业!
??1998年3月,他创立了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放弃利润丰厚的代理业务,全身心投入自主育种研发。并于2007年建立三木育种研发基地,2014年建立三木现代种业科技培育中心,从寿光产量最大的茄果类、瓜类作物入手,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育种之路?!暗笔焙芏嗳怂滴疑?,放着轻松赚钱的生意不做,偏要去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育种?!绷跏魃匾涞溃暗抑?,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产业命脉?!?/p>
??创业初期,条件极为艰苦。没有专业实验室,刘树森就把大棚当办公室;缺乏先进设备,他就用最原始的“土办法”——每天早晨6点半换好工作服钻进大棚,10点半回办公室;下午1点半再进棚,5点半出棚,授粉、观察、拍照、记录?;氐桨旃?,他闭上眼,把育种材料在脑子里一个个地“过电影”,叶啥样、果啥样,有啥优缺点,想不起来就跑回大棚,三趟五趟地看。三五百种主要育种材料,他了如指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三木种苗推出了首个自主研发的番茄品种,标志着企业正式踏上自主创新之路。到2018年,随着自主研发的新品种陆续问世,刘树森毅然结束了与国外公司的所有代理协议,彻底告别“洋种子”时代?!昂凸夤窘崾怂写硇?,不再卖洋种子了?!绷跏魃沼谒闪艘豢谄?。
??从跟跑到领跑
??走进三木种苗的育种温室,满眼绿意盎然,棵棵幼苗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在这里,刘树森研究员带领团队创造了中国蔬菜种业的一个个奇迹:自主选育瓜菜新品种260多个,授权国家植物新品种权95个,发明专利8项,制定省地方标准6项,发表论文38篇……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搞育种必须坚持‘三代战略’,也就是研发一代、推广一代和储备一代?!绷跏魃芯吭弊芙岢隽俗约旱摹坝终苎А?。这一战略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春节刚过,三木种苗业务员在内蒙古赤峰市番茄主产区发现,国外公司推出的新品种正在与三木的“宝禄先锋”番茄进行对照试验,准备抢占市场。刘树森研究员当机立断,提前拿出储备的大果品种“宝禄富强”“宝禄富生”各育2万袋,成功保住了市场份额?!叭绻挥小β桓磺俊β桓簧缕分值拇⒈?,咱在棚里就站不住脚了?!笔潞?,刘树森深有感触地说。
??在番茄育种领域,三木种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自主研发的“宝禄1号”‘宝禄富强’‘宝禄富生’等系列番茄品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茎腐根腐病、斑萎病毒病等多种病害,成功突破了国外“卡脖子”关键技术,替代了国外同类型的垄断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品质优良,每亩生产成本更从1000元降到240元,大大降低了菜农负担。2024年7月,由三木种苗承担的“替代进口番茄新品种选育及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标志着企业在番茄育种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辣椒育种同样成绩斐然。五彩椒曾长期由国外品种垄断市场,经过5年刻苦攻关,三木种苗成功选育出红色圆椒“森研6号”、黄色圆椒“森研7号”,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绝对优势。在西甜瓜育种方面,企业自主研发品种已授权42个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
??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刘树森研究员高度重视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带领团队创建了山东省西甜瓜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潍坊市瓜菜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10个,建有种质资源库、高标准育种温室等科研育种设施40000㎡,购置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90台(套);带领团队与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了密切产学研合作;自主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才16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1人,快速提升了公司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开放服务能力。
??从实验室到大田
??科研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刘树森始终秉持“育繁推一体化”理念,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截至目前,三木种苗的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500万亩,创造社会效益560亿元。在内蒙古赤峰、山东寿光等主要蔬菜产区,三木的品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金种子”。
??“我们国产的番茄种子,一袋比国外品种便宜二三百元,高端种子便宜更多?!绷跏魃芯吭彼懔艘槐收耍喊凑帐俟庖荒?万袋左右的使用量,每年能给菜农省下2000万元的种子钱。一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蔬菜品种因此“平民化”,让国内消费者也有了更多选择。
??品种推广离不开完善的产业体系。三木种苗投资建设了占地40000平方米的现代种业科技培育中心和育种研发基地,形成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完整产业链。企业还创新推广模式,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组织农民培训、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等方式,确保新品种能够“种得好、卖得好”。
??作为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刘树森研究员依托公司国家星创天地等科技孵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带领服务团队长期深入田间地头,足迹遍布河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20多个省区。在国内外不同生态区建立60多处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480多次,受益农户超过24.6万人次,帮助种植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00多个。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60多个,培养实用技术人才260人。粗略统计,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00万亩,实现经济社会效益560亿元,为提升民族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加快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树森研究员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称号,2024年被授予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是齐鲁乡村之星,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优选计划二等奖及潍坊市科学技术最高奖、潍坊市重大科技创新奖。三木种苗也发展成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山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山东省重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民族种业的标杆。
??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刘树森研究员对国产种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但也清醒认识到挑战依然存在。
??寿光市近年来大力支持种业发展,连续出台扶持政策,真金白银扶持蔬菜种业。目前,寿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达277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54%提升到了70%以上?;乒稀⒃睬?、丝瓜、苦瓜、豆类等作物国产品种占有率达到90%。这座“中国蔬菜之乡”正朝着建设中国蔬菜种业“硅谷”的目标稳步迈进。
??对于三木种苗的未来,刘树森研究员有着清晰的规划:一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前沿领域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收购国际种企、建立海外试验站等方式,将国产优质种子推向全球市场。目前,他们的种子已经进入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广受欢迎。
??交流中,刘树森研究员还透露了他们目前正在攻关研发的一个重点方向?!胺押稚逦乒《臼欠训耐泛派笔?,失去商品价值,造成番茄产业的重新洗牌。目前我们正加紧选育抗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品种,解决菜农这一痛点,提高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p>
??值得关注的是,刘树森的儿子刘钊——这位1991年出生的“种业三代”,已逐步接手公司业务。这种代际传承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延续,更象征着中国民族种业精神的薪火相传。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刘树森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从打破国外垄断到引领行业创新,从服务当地菜农到贡献全国“菜篮子”,这位“育种匠人”的故事,正是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生动写照。在他的带领下,三木种苗将继续为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