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11月3日下午,由保利文化集团、山东省潍坊市产业发展集团联合出品的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话剧由北京人艺国家一级演员何冰担任导演、主演,将作为“大戏东望·2025全国话剧展演季”开幕大戏,于2025年11月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登台首演。此后开启全国巡演,首轮巡演将登陆潍坊、烟台、杭州、淄博、济南等地。
??话剧聚焦郑板桥在潍县七年为官经历,生动再现其清廉爱民、谐趣怪才的故事;在舞台艺术设计上,话剧以“诗画意象”为美学追求,创新采用“驴偶”表现形式,以富于隐喻的舞美设计和富有张力的舞台语言,力求为观众呈现一台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廉洁主题历史大剧。
??这部由保利文化与潍坊市产业发展集团联合出品的作品,其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藏的廉政记忆宝库,让我们得以聆听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郑板桥与潍坊的渊源,核心在于其“七品官耳”的潍县(今潍坊)知县生涯。尽管他在任仅短短数年,却以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深切关怀,以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政理念,在潍坊大地上刻下了不朽的廉政丰碑。
??他开仓赈灾、捐俸纾困、惩治贪腐、兴廉重教,其行其德,绝非仅仅停留在诗文里的风雅,而是融入具体政务的实践与担当?;熬缫浴爸σ豆厍椤蔽猓疾蹲搅酥0迩帕竦暮诵摹炊悦裆肝⒅Φ奶宀煊刖次?。这种精神,是权力对权利的谦卑,是官袍对布衣的温情。

??然而,若将潍坊的廉政文化仅系于郑板桥一身,便窄化了其历史的纵深与厚重?;厮莞绲亩?,我们会在潍坊下辖的北??ぃń窀呙芤淮黾晃谎蹙揠ⅰP?。
??郑玄注《周礼》释“六廉”,奠定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础,是我国廉政思想遗产中的精华,且极具借古鉴今之意。从个人修养来看,这位遍注群经的儒学大师,虽未居显宦,但其一生“清白守道,不慕荣利”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学问与德行合一的标杆。他屡拒朝廷征召,甘守清贫,潜心学术,其风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廉政宣言。郑玄所代表的,是一种根植于文化本源的廉洁自律,是士人内在的道德坚守。
??从郑玄的经世致用、洁身自好,到郑板桥的为民请命、勤政爱民,潍坊的廉政文脉完成了一次从个人修养到公共责任的升华与贯通。
??这条文脉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不息,滋养着后世。

??北宋名臣、宰相寇准,亦曾知青州(今属潍坊),他为官刚正不阿,力主抗辽,其“澶渊定策”的功绩背后,是忧国忧民、不徇私情的廉吏本色。
??苏轼在知密州(今潍坊诸城)期间,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亦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之心,他赈灾救荒、整顿军纪,所行皆是为民谋福的廉能之举。
??这些历史人物,如同散落在潍坊历史文化星图上的璀璨星辰,共同勾勒出“清廉自守、勤政爱民”的精神图谱。郑玄的学术尊严,郑板桥的民本情怀,寇准的刚直担当,苏轼的旷达济世,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廉”的内涵——它既是独善其身的品格修养,更是兼济天下的政治操守。

??今天,《枝叶关情·郑板桥》话剧的推出,正是对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当代激活。它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复原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在呼唤一种穿越时空的价值认同。在新时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梳理并创造性转化潍坊深厚的历史廉政资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让郑板桥“枝叶关情”的民本思想,郑玄“淡泊明志”的修身智慧,以及其他先贤的廉吏风范,从古籍与传说中走出来,化为浸润社会风气、砥砺干部品行的清泉活水。
??“枝叶关情”,关乎的是民情,亦是世情,更是永不过时的为政之情。当话剧的帷幕在北京拉开,我们听到的,不仅是郑板桥一人的吟唱,更是整个潍坊廉政历史文化的悠远回响。这回响提醒我们,廉洁,始终是民心所向、国运所系;这回响也昭示着,先贤的风骨与智慧,依然是今天我们砥砺前行、涵养清风正气的重要精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