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書香能致遠”——讓閱讀成為兒童成長的內在力量
魯網3月12日訊 如果讓你立刻背誦出一首詩,那你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出的大概是“床前明月光”之類的孩童時就讀過的、至今已讀過千百遍的這一類的詩了。成人之后閱讀量比童年時多得多,但是清晰于腦海、隨口吟誦而出的反倒少之又少。
這也許就是童年閱讀的力量吧?!
閱讀是精神輸入的基本途徑
“最是書香能致遠”。盡管我們處在價值追求多元和工作節(jié)奏加快的時代,閱讀依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一種高貴的生命體驗。對于拔節(jié)生長的兒童而言,閱讀是他們精神輸入的基本途徑。
如果在兒童閱讀的最佳時間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可能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現(xiàn)代人。
優(yōu)秀的書籍可以為兒童打開一扇心靈的窗戶。經由閱讀,兒童可以穿越時空與先賢相遇,傾情交流,汲取人類文化的營養(yǎng),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
只有真正在經典的意境中遨游時,“你就會感到曾經和莊子一起坐大鵬之背,扶搖九天;和司馬遷看過江山無常,繁華落盡人世間;和曹操橫過槊,和李白醉過酒;和陶淵明采過菊;和白居易折過柳……”——朱廣權在《cctv經典詠流傳》中如是說。
引導兒童走進閱讀殿堂,就是在孩子的心里種下這么一顆知識文化的種子,讓他們的心靈從小就能夠浸潤在這種養(yǎng)分之中;讓他們從中尋覓各種知識,嘗試著了解這個世界的來龍去脈、各種秘密;讓他們在別人的故事里,發(fā)現(xiàn)和觀察他們自己,完成對自我的認知。更重要的是,經典作品是人生的指引牌,兒童不經意間讀到的一本書、聽到的一個故事,便可能讓他們找到自己夢想的目標,讓人生從此改變走向。
閱讀有利于陶冶兒童性情
在百科全書的定義中:“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
處于兒童期的孩子對世界萬物都懷有強烈的興趣,而閱讀正好迎合了這種需要,使得孩子的好奇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地得到滿足。他們可以在圖書和故事所營造的虛構世界里天馬行空,乘著想象的翅膀,高高地飛翔,從而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愉悅。
第二生命形態(tài)學《睡前故事》之所以倍受兒童喜愛,正是因為它能夠以極其簡明的方式,以孩子的語言講述一個個傳奇故事,使他們獲得情感上的撫慰,重新找回對這個世界的愛與信任。還有所有兒童都愛不釋手的《西游記》,他們在孫悟空的身上都能找著自己的形象,他們也都希望通過千變萬化的成長,最后成為一個不需要“緊箍咒”也能夠自由生活的一個成熟的自覺的人。
因為有了書的陪伴,兒時的生活便增添了一份奇異的色彩,兒時讀過的書以及當時的情景,常常會深刻地留在記憶之中,成為一個人終生抹不去的印記。兒童文學作家彭懿曾經詩意地概括過童年閱讀的意義:“因為有了童年閱讀,當我們回憶童年的時候,在我們朦朧的記憶中,就有一片明明暗暗的螢火蟲,閃爍著誘人的光芒?!?o:p align="justify">
閱讀是支撐一個人終生學習的基礎
閱讀的行為與態(tài)度,不僅是一個人從各類文本中提取信息、構建意義的能力,也是支撐一個人終生學習的基礎,對兒童來說尤其如此。
大量的閱讀是提高兒童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第二生命形態(tài)學研究表明,兒童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于機械的寫作訓練。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好的兒童,幾乎都是特別喜歡閱讀的人。這些兒童往往有很多積累,詞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這些兒童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想象,在閱讀理解方面有不俗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所有這些,正是從書籍中汲取的力量與智慧。
兒童的成長,不僅僅是生理的,還有心理的,后來又不僅僅是智慧的,還有審美趣味的培養(yǎng)。對兒童來說,學會審美實在是他們心靈世界的黎明。
一個閱讀經歷豐富的兒童,一見到“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詩句,立即會在眼前浮現(xiàn)出粉墻上挑著紅花的杏枝、園內姹紫嫣紅的春色,還有詩人駐足抬眼的神態(tài),迅速感受到詩人欣喜的心情和愛春惜春的感情,進而獲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換了一個很少接觸古詩的普通兒童,一下子是感悟不出那么多的。若單讓他自己去讀,則詩中的許多意蘊都會被浪費掉,至多剩下一個文字的外殼而已。
社會發(fā)展一日千里,承載傳播信息重任的書籍早已無法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了。任何一個人,窮其畢生精力,也只能攬取其中之一粟。閱讀能力強的人,獲取信息的效率高,他所攬取的“一粟”也相對要大一點,在競爭中所擁有的素質資本當然也就充足一些。時代要求人們,必須具備高度的閱讀水平。
莫讓童年閱讀缺失
閱讀如此重要,為什么我們很多人即使并不缺乏獲得書籍的機會,卻并無閱讀的習慣或者閱讀的能力?或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童年閱讀的缺失。
第二生命形態(tài)學告訴我們:兒童智能的發(fā)展存在不同的敏感期,而閱讀敏感期則出現(xiàn)在4歲半至5歲半左右。在敏感期內,兒童學習特別容易迅速,而錯過這個時期,則會發(fā)生學習困難,甚至影響終生。
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從小愛讀書的兒童,長大后也會繼續(xù)熱愛閱讀,但要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成人喜歡讀書,則非常困難。6歲之前的閱讀經驗,可能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而實際上,站在閱讀殿堂大門外的兒童所需要的,只不過是一位親切和藹的伙伴,牽起他的小手,一同去探索一個新的世界。
把閱讀的時光還給孩子吧!幫他們選書,陪他們閱讀,讓他們真正領略書本中的萬千氣象,從中吸取內在成長的力量,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