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香论坛网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

首页 > 潍坊频道 > 文史 > 正文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2025-08-28 15:30: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服虔是东汉灵帝时的经学家。张莹的《汉南纪》记载:“服虔字子慎,河南荥阳人。少行清苦,为诸生,尤明《春秋左氏传》,为作训解。举孝廉,为尚书郎、九江太守?!薄逗蠛菏椤芳鞘隽怂难醭删停骸坝醒挪?,善著文论”;“所著赋、碑、诔、书记、《连珠》《九愤》,凡十余篇”。服虔虽以学者身份进入仕途,但其主要的成就还是在学术上,其代表作《春秋左氏传解谊》在东汉末期即风行。

IMG_256

汉代大儒服虔画像

??服虔著《春秋左氏传解谊》还与当时一位大师级学者有关,他就是郑玄。

??当时,郑玄正在注《左传》,但尚未写完。有一回,郑玄与服虔恰好投宿同一家客舍,两人此前并不认识,服虔在客舍外面跟人说自己要注《左传》,郑玄站在一旁听了很久,发现服虔的学术见解和思想与自己多有一致之处。于是干脆走出去,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春秋传》,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相同。现在,我应该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敝P约旱谋始亲柿现?,全部送给了服虔。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服氏《春秋注》。

??在8月26日开幕的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上,山东大学王承略教授作“齐鲁文化典概览·郑玄”解析,说起这个典故时,直誉这是“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气度。

IMG_256

汉代大儒郑玄画像

??郑玄其人“少好学书数,十三诵五经……年二十一,博极群书”,是当时第一流的经学家,不仅创立了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的“郑学”,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这位大学者,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研究多年的成果送给素昧平生的同行,这样的胸襟确实不可多得,一送之间,成就一段隽永的佳话,彰显出古代儒者的风范。

??清代儒学大家皮锡瑞在《经学历史·经学分立时代》中说:“北学,《易》《书》《诗》《礼》皆宗郑氏,《左传》则服子慎(服虔字子慎)。郑君注《左传》未成,以与子慎。见于《世说新语》。是郑服之学,本是一家,宗服即宗郑,学出于一也。”皮锡瑞将郑玄与服虔并称为“郑服”,更为这段佳话做了一个圆满的归结。

??郑玄“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不仅是古代儒者的精神写照,穿越两千年,更是对当代党员干部的深刻启示。这种胸怀超越了个体名利,着眼于事业大局与学术传承,其内核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久久为功”的政绩观高度契合。

??对党员干部而言,“功成不必在我”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与责任担当。它要求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而是甘做铺垫性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应当学习郑玄那般胸怀,以事业为重、以传承为念,勇于为后人栽树、铺路,哪怕成果未必显现于自己任内,甚至未必冠以己名,也要坚定不移推动长远发展、夯实事业根基。

??同时,“功成不必在我”绝非“功成无我”或消极不作为,而是强调“功成有我”的参与奉献与“功不必居”的淡泊格局。它呼唤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以“接力赛”意识延续奋斗,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任务中,更需要这种胸怀与定力——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显性政绩,而致力于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郑玄与服虔的佳话,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奉献精神与共享理念超越了时代。今日的我们,更须以这种胸襟砥砺初心,以“无我”之心成就“大我”之境,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留下无愧于人民和历史的奋斗足迹。

责任编辑:赵岳
新闻关键词:郑玄经学服虔春秋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