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香论坛网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

首页 > 潍坊频道 > 文史 > 正文

陈壁生在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2025-08-28 16:04:5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8日讯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首先我谨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欢迎大家来到潍坊,参加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

f924dce0eb47375dc8422318dd4b0054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古书中的高密旧地,郑君故里。1898年前,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了一代经神学海。他西行洛阳,出入关中,又客居东莱,南避徐州,一生未有一日出仕为政,惟以处士终其身,单凭注经垂青史,郑君是有汉一代唯一一人。他不求闻达,身后却名满千秋,他只做笺注,其书却与经同久。在汉代末年今文经说各有歧义、古文经书毁誉参半的时刻,他“究先圣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齐”,铸造了一个新的经学体系化的高峰,塑造了对经学体系的新理解,决定性地影响了此后二千年经学的新走向,那就是“以礼为本”的经学特征。郑玄之后,礼学成为群经之本,也成为文明之本。就经学而言,礼是郑学,无郑君则无统一贯通的礼学;就文明而言,中国文明是礼乐文明,不知郑君难以理解文质彬彬的礼乐文明。

??但是,当今学术界对郑玄的重视程度、社会上对郑玄的了解程度,与郑玄的学术成就、文明意义严重不匹配。这一现象的造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社会对中国传统“礼乐”存在的误解,二是现代学科体系中对经注研究的不足。一百多年来,由于礼学捆绑着“礼教”,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再加上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并没有完整对接传统学术,郑玄研究因而遭到空前的冷落。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郑玄及其学术,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术研究的视野,也退出了社会大众的视野,只有极少数学者对其文献、文字之学有所涉及。一百年来,现代学术研究对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人物,孔子以下,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有大量肯定或批判的研究,但刘歆与郑玄两个本来同样重要的思想人物,几乎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甚至连思想史、学术史也漠视他们的存在??梢运?,一百年间,郑玄成为思想史与学术史上的“失踪者”。郑玄研究的缺位,与传统礼学研究的缺位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中国文明是礼乐文明,那么,离开郑玄,便无法深入礼学之中。所以,郑玄成为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对郑玄的伟大而言,不损丝毫,而对我们的时代而言,却是巨大的不幸。

??近十多年来,经学重新受到重视,伴随着这场经学复兴的思想潮流,郑玄研究也正随之逐渐浮出水面,如果说,二十世纪的第一代郑玄研究者如皮锡瑞、龚向农、曹元弼所做的还是传统研究,第二代研究者如沈文倬、张舜徽、王利器是传统向现代的过渡,那么,近十多年来,才是真正在现代学术中展开郑玄研究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的郑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化、多元化、研究队伍年轻化等各种特点。在学科方向上,不仅文学、史学、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有一批郑玄研究者开始崭露头角,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对郑玄的重视也令人瞩目。在学术领域上,除了文字、文献学之外,讨论郑玄的注经特征、哲学思想、礼制建构、政治影响、郑学历史,也逐渐蔚为大观。在郑玄研究领域,如何建立新的研究方式,使郑玄深入到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相应的郑玄研究经典,仍然悬而未决,有待这一代人的继续努力。也因为如此,我们深感有必要创造郑玄研究的平台,使不同学科、学术进路的研究者,有一个充分交流的空间。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正是我们所做的第一次尝试。

??这一届郑玄经学会议的地点放在潍坊,因为汉代的高密,行政上属于今天的潍坊。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时代的思想,都由伟大的人物来承担,他们在哪里,一个时代的学术中心就在哪里。就像春秋末期,因为孔子,中国思想的中心就在山东,宋明时期,因为朱熹、王阳明,中国思想的中心就在闽越之地。而汉代末期,随着马融所说的“诗书礼乐,皆已东矣”,因为郑玄的存在,中国思想的中心不在当时的首都洛阳、西安,而在今天我们所在之地。一个人和他的一座城,当年北海孔融在高密为郑玄设立“郑公乡”,今天对我们来说,整个潍坊,都是现代的“郑公乡”。我们希望通过全国郑玄经学研讨会,使郑玄文化在高密、潍坊更进一步深入人心,使郑玄成为潍坊的标志性符号。我们还希望通过学术研讨,让更多郑玄后人、郑氏宗亲理解郑玄的伟大,自觉弘扬郑玄文化,参与到新时代的礼乐文明建设之中。

??预祝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谢谢大家!

??(陈壁生,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通讯员 纪哲)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