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香论坛网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_栖凤阁茶楼信息网

孙敬明闳论管仲、范蠡的同与异

2023-10-18 13:37:2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18日讯 10月15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一届范蠡文化节暨范蠡文化论坛”在河南南阳淅川县开幕,6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研究范蠡文化的专家学者共话“商道”。15号下午,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孙敬明以《黄河管仲与长江范蠡之比较》为题做主旨演讲,纵论管仲、范蠡的同异关系。

1b71f57458fb0d6472c65e671e00fa1

??管仲,春秋时人,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管仲出身贫苦,以商贾为业,后辅佐齐桓公进行内政外交重大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p>

??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曾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经商致巨富,作《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等商业著作,被后世经商之人奉为圭臬,范蠡也因此被尊称为“商圣”“财神”。

??孙敬明说,管仲、范蠡乃春秋最著名之两卿相,皆人中龙凤,垂万世令名。前者生处春秋早期,相佐齐国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后则春秋晚季,辅弼越王句践,挥戈灭吴,号称霸王。而对于两者之功德事迹进行比较称颂者,应属《越绝书》,历世洎今亦不乏将此两人作比较论述者。为更好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先秦史学会与淅川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淅川首届商圣范蠡文化论坛”。为躬逢其盛,耑特从宏观人文区域环境、生活经历、功业声名、文化传承发展诸方面,就管仲与范蠡作比较研究。

7cd34aecfe336261af05788063d728c

??取得成功活动区域重叠,管仲对范蠡有突出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语言、风俗等作用尤为突出,或谓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而这种作用愈是古代愈显重要。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司马迁载述淮南、衡山诸王虽属汉帝骨肉,然因作乱而国亡身灭,评骘曰:“此非独王过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在此司马氏对淮南、衡山王国的结局,不仅从帝王世家自身,而且还从地理环境风俗习尚寻求因果。近人梁启超先生论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关系称:“凡此端序,无不一一与地理有极要之关系。

??故地理与人民二者长相待,然后文明以起,历史以成。若两者相离,无文明,无历史。其相关之要,恰如肉体与灵魂相待以成也”[1]。可从宏观地理环境比较探索管仲与范蠡人生历史轨迹与价值。或可称黄河流域管仲长江流域范蠡,凡此两位属于不同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包孕、培植而成为创千秋伟业、垂英名不朽的典型。并且,两人还都曾经有地理环境互换经历,惟管仲先商贸后政治;范蠡则先政治而后商贸。管仲商贸业绩不明,而知范蠡富贵天下。

7a6c98be6fba542f97dabc0450c0af1

??管仲、范蠡重要行迹示意图

??管仲故里为今颍上,而此地处于黄河与长江之间,或当淮河流域。但是从其人生所经历则主要在黄河流域,故以黄河流域称之。并且学界或称古代黄河原经徐州东流入海,俟夏禹治水之后方得从太行山与泰山之间北流入海,而南宋初至清代咸丰年间,黄河即从徐州东流入海,既是改道,亦属复流。所以颍上也可属于广泛的黄河流域。

??此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早在大汶口文化期与海岱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就极为频繁,在今颍上及其周近发现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存,如蒙城、固镇即考古发掘出土大汶口文化陶文等。颍上古称慎邑。周近有陈、蔡、英、六、蓼、沈、淮夷、徐夷、群舒等国族。此地东抵沧海,西望成周,南接江淮,北上河济,水陆交通尤称便利。

??管仲生长如此环境,尽管家境贫寒,然其奋发有为,与朋友经营商贸,纵横四方,得以了解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不仅获取客观经济利益,而且还得识见环境与民人治理生存之道。经过多年商场实践,由商贸而浸润政治,于是中途便弃商而辅佐齐国公子纠,此即其政治生涯之始。

??范蠡的生处环境长江流域,亦是淮河源头,宏观属于楚文化的腹心区域,经过多年考古发掘与综合研究学界或认为今日之淅川即楚国早期国都丹阳。在此周近还有邓、申、吕、曾、隋、蓼、郑等古国。

??此地人类文化最称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如迭经考古发掘的淅川下王岗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深厚、有序迭压、文化发展序列清楚,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跨越5000多年漫长历史。由此足以证明,此处地理环境优越,适宜于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多样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人的居处劳作,历史上长期为当地文化连绵不断发展的核心区域。

??范蠡生长在如此环境,由于社会变革与家庭背景,其年少时状况并不理想,如《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范蠡其始居楚也,生于宛槖,或五户之虚。其为结僮之时,一痴一醒,时人皆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大夫种……得蠡而悦,乃从官属,问治之术。蠡修衣冠,有顷而出。进退揖让,君子之容。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志同道合,胡越相从?!备慈纭对骄鹜獯堑谑拧罚骸拔试弧玉?、范蠡何人也?’‘子胥勇而智,正而信;范蠡智而明,皆贤人。’‘范蠡遭世不明,被发佯狂;无正不行,无主不止;色斯而举,不害于道;’”范蠡时代所处之长江流域,属于楚国旧都,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水陆兼济,“上通秦川、下达鄂渚”,江河湖海交融贯穿,所以也只有如此的历史地理环境才能孕育出范蠡这样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杰出人物。

??管仲人生前期当以颍上为中心,经营商业,关于其经营商业的收获,文献缺乏记载,但是从其家庭要赡养高堂,以及与鲍叔牙利润分成推断,或知之所获利润并不丰厚?;蚱湟蚓纯?,而萌生从事政治之理念,于是北上临菑辅佐齐国公子纠,并且曾有在鲁国生活的短期经历,这对其深入认识了解鲁国地理、政治、经济、人文、风俗等,甚至受到鲁国礼乐仁爱文化之浸润,这对其后来辅佐桓公治理齐国大有裨益,因而身后得到孔子的高度认可。

??临菑位于黄河下游,太行山东侧,泰山之阴,北海之南;黄河是齐国与晋、燕的天然分界,同时并兼济水之利,战国时人称:清济浊河足以为防。管仲的政治抱负就是立足黄河下游北海之滨,面向天下而得以实现的。

??范蠡身怀圣贤之明,然年少社会地位平平,但是文种还是慧眼识才,这与管仲有当年受知于鲍叔牙之人生经历颇为相似。文种应是先闻范蠡之声名,遂得倾听其政治见解与治国理论,并为之所折服,于是捐弃职位两人相偕顺江东下而抵达越国。在极为艰难的困境下,忍辱负重,主谋图强,历经十数年坚韧不拔,终于雄心抱负得以实现。

??《史记》载春秋战国之际,越王句践挥戈践吴,会诸侯于徐州,致贡周天子,得赐胙命伯。遂雄视天下 ,“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这一切的取得都离不开范蠡的贡献。而范蠡于其人生政治峰巅急流勇退,辞却句践而远行到黄河下游的齐国,进行商场博弈,于是达到人生商贸的最高境界,取得辉煌业绩,成为商业巨头或谓商业霸主。

??由上所述,可比较管仲与范蠡,他们少年时代都是处于地方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之区域,甚至从当代行政区域而言,此二人同属于河南安徽相邻相亲。管仲、范蠡尽管同是经历年少家境不裕,但是他们所生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商业贸易发达高度往往又是区域文化之中心,同时二人又有天然禀赋,绝非寻常之辈,可谓独具圣贤之明。

??管仲由黄河流域而逐渐崛起,其有随齐师南达江淮战胜蔡国、问罪楚王,与楚王相与讦问,以及班师伐陈致胜之经历。范蠡则是从浩浩长江顺流而下,横行江淮者。其西起丹阳,东居会稽;再则由东海之滨远遁黄河下游北海之滨,在管仲践行春秋霸业的核心区域创造商业奇迹。从历史文献记载和范蠡与管仲取得成功活动区域的重叠,甚可窥见管仲对范蠡的突出影响。

??孔子对管仲充分肯定,范蠡讲“中和”亦受管仲孔子影响

??历史上如皋陶、伯益、伊尹、傅说、周公等均是辅弼良臣,由于历史久远而大都未能如管仲留下系统治国理论著作,尽管《管子》一书虽非管仲一人亲著,然其主旨仍可体现管仲基本思想。同时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文思想理论的诞生与升华考察,首先是历史发展进步与人类实践积累而提升认识,产生理论;其次也受到文献载体缺乏易损的限制,所以后世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是百家思想繁荣、诸种理论形成的历史时段。

??管仲不仅治理齐国,由中衰而霸强,并且还留下经后人系统整理的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理论著作?!妒芳恰せ踔沉写诹拧罚骸肮侍庥谟?,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辏。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疆至于威、宣也?!笨杉溆诠抑卫?,不但强雄称霸于当时,而且还影响深远,直至战国威王、宣王时期。

??现在考古证明,管仲治理富强齐国的政治经济措施影响,直至汉代仍有突出体现;而其理论著作之社会影响更为广远,甚至今日其尤绵延。范蠡则是与之时代最近、疆域未远、出身、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与生活经历最为相似者,于是成为受管仲影响最为突出、取得最大成就、时代最早的典型。

??春秋时期列国之间争战聘问活动频繁,文化交流尤为密切。而黄河与长江流域国族间多存姻娅,如齐与陈、蔡、蓼,莒与江、陈,而莒与黄国同姓;纪国与申、吕,莱与蔡国等都有密切关系。山东西周时期古国即随王师南征荆楚而抵达江淮。姻娅与争战等活动都是推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尤其春秋时期,群雄图强,逐鹿中原,列国间成功范例则更是普天之下竞相效仿的主要对象。如《越绝外传本事第一》:“问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任用贤者,’……‘越王句践,东垂海滨,夷狄纹身,躬而自苦,任用贤臣,转死为生,以败为成;越伐强吴,尊事周室,行霸琅邪?!薄对骄饽诖谒摹罚骸靶“追倒?,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故为桓公,”越王句践得范蠡等辅佐,由弱而强而霸,而越国臣子多能熟知管仲事迹?!段庠酱呵铩ぞ浼跄蓖獯纺晟僦技蒲卸栽酵跛担骸肮苤?,鲁之亡囚,有贪分之毁,齐桓得之而霸。”伍子胥说:“越有圣臣范蠡,勇以善谋,将有修饰,攻战以伺?!庇纱丝杉粗罟坏瓿ざ淠晟僬咭捕云牖腹苤僦录6炷芟?,甚至成为心目中的偶像。并且直接将越王比之齐桓,而范蠡则较之管仲。

??在先秦时期,如此齐桓、管仲,越王、范蠡可谓是君臣相得强国称霸的两对典型。而历史上对于齐桓、管仲与越王、范蠡这两对君臣之间关系、功业之比较,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开始。如《越绝德序外传记第十八》:“故《传》曰:桓公迫于外子,能以觉悟;句践执于会稽,能因以伯?!倍牖浮⒃酵踔欠补σ抵饕靡嬗诠苤?、范蠡??梢匀衔?,无论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环境,春秋战国的政治格局,还是齐桓公得管仲辅佐而称霸天下的丰功伟业考量,唯独越王句践与范蠡的境域与之最为接近最为相似;甚至可以认为,越国得成功,或属齐国称霸的翻版。不仅在行动上,而且思想认知上,都推崇管仲。

??《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范子曰:‘百里之神,千里之君。汤执其中和,举伊尹,收天下雄隽之士,练卒兵,率诸侯兵伐桀,为天下除残去贼,万民皆歌而归之。是所谓执其中和者?!薄对骄滦蛲獯堑谑恕罚骸耙⑺此涫?,不能任狼致治。管仲能知人,桓公能任贤;蠡善虑患,句践能行焉。臣主若斯,其不伯,得乎?《易》曰:‘君臣同心,其利断金。’此之谓也?!?/p>

??此处所载乃范蠡所言之核心在于“中和”?!吨杏埂肺剑骸跋才Ю治捶⑽街校⒍灾薪谖街?。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中和”则是儒家重要思想。儒家以“礼”“仁”“中和”为之思想中心,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中和”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希望以“中和”为主旨而谋求社会和谐稳定,臻至普天之下大治大同。先秦以降“中和”思想对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地区之历史与社会发展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与当今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仲时代早于孔子,但是孔子对管仲业绩与历史贡献予以充分肯定《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则如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贝庸苤俚娇鬃釉俚椒扼唬杉扼唤睬蟆爸泻汀?,应该受到管仲与孔子之影响。

??管仲治国商贸理论得范蠡之实践而升华,为后世宗法

??管仲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稳定霸业,进行改革,《齐语》称管子“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相地而衰征,”划分土地按等级征收租税?!白髂谡约木睢痹⒈谂??!豆铩ぴ接锵隆罚骸胺扼辉唬骸嘉殴胖朴帽?,赢缩以为常,四时以为纪,无过天极,究数而止。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在政治军事上管仲范蠡都是出将入相的典型,为后世历代所宗法。

??《管子·牧民第一》:“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蓖敝髡欧ㄖ?,“生法者君也,”君主立法要顺乎民心。而其关于商业贸易、货币铸造流通管理,官山海,强调国家对山川海洋物产鱼盐丝绸的控制,以及关市戍守、度量检验与征收税赋的作用等等,都有较为系统的理论建树。

??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私营商贸,积累经验,后来用于齐国治理,可为取得巨大成就。而范蠡则是在辅弼越王句践取得成功中积累经验,而其经营理论应该得到管仲深刻影响。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平糶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陶朱公。朱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p>

??范蠡不仅精通《易》理,还深谙占卜,《越绝德序外传记第十八》:“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吉耶凶耶,兆言其灾。夫子见利与害,去于五湖。”《越绝德序外传记第十八》:“管仲达于霸纪,范蠡审乎吉凶终始?!蓖辈⒂诮ㄖ欠烙衅涫导椋谏桃得骋自蚴瞧溆诠抑卫碇?,更能显现其超越前人之灵妙之道。

??范蠡人生功业按地理环境与其历史影响,可分两段,即前半生越吴,投师精学而辅弼越王句践抱屈事吴王阖闾,韬光养晦运筹帷幄秣马厉兵而灭吴夫差国兴霸业;后半生则是急流勇退辞越王而奔齐地商贸鱼盐丝绸富甲天下。就人生价值体现范蠡可属于双方面大有成就者,通览历史如此人物罕觏。而其后半生则是在齐地甚至腹心区域而经营致富,这也是与齐文化对其影响,成就范蠡。而齐以工商立国,成就春秋霸主,则是管仲思想与具体措施得以贯彻实行的结果,所以范蠡在商贸取得成功还是受管仲的影响最大,并且其所取得成就,依然是管仲得以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齐地,甚至可以说是踏着管仲的足迹而践行者。

??《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范蠡辞别越王“乃乘扁舟,初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范蠡既去,越王愀然变色,召大夫种曰:‘蠡可追乎?’种曰:‘不及也!’”“越王既已诛忠臣,霸于关东,从瑯琊起观台,周七里以望东海?!痹酵踽愣祭喷穑扼槐P悦抻荻鲆庠独朐酵蹙浼?,所以其断不可游于黄海?!妒芳恰ぴ酵蹙浼兰摇さ谑弧罚骸胺扼桓『3銎耄湫彰?,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斯橄嘤?,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由此可见,范蠡隐姓埋名在齐国北海之滨,从事农业生产与商业经贸活动,而此地盛产鱼盐,是齐早年工商立国之基础,也是范蠡获取成功区域。

??《管子·地数第七十七》:“管子对曰:‘可,夫楚有汝汉之金,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此三者亦可以当武王之数。十口之家,十人咶盐,百口之家百人咶盐……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腹唬骸挝郊谑??’管子曰:‘阳春农事方作,令民毋得筑垣墙,毋得缮冢墓;大夫毋得缮宫室,毋得立台榭。北海之众,毋得聚庸而煮盐。然盐之贾必四什倍。君以四什之贾,循河济之流,南输梁、赵、宋、卫、濮阳。恶食无盐则肿,守圉之水,其用盐独重。君伐菹薪,煮姊水以籍于天下,然则天下不吾洩矣?!狈扼槐涓彰?,出三江五湖远离会稽,在齐国滨?;袢【薮缶美婧螅ǘ姥≡窈蛹昧饔蛑找?,为之居处地点。此处周近即为《管子》所言之梁、赵、宋、卫、濮阳,从齐国物产推断,范蠡经营中鱼盐丝绸应属于大宗,所以其商贸经营之活动区域则主要在河济与北海之间。

??而临淄也是其商业活动与政治干预的主要区域?!妒芳恰せ踔沉写诹拧罚骸捌氪胶?,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绷僮湍似牍蠖蓟?,商业繁荣自不待言;战国时期人口七万户,而商贸往来之人口数量也不少,西汉则“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钜于长安。”而范蠡当时应该在临淄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一度曾受聘为齐国卿相。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鄙踔林绽掀牍?。如《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平阴县,“平阴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蹲蟠吩唬骸罘テ耄牒钣钇揭酢?。故长城,首起县北二十九里,齐湣王所筑。苏代谓燕王曰:‘齐有长城巨防,足以为塞’是也。陶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范蠡葬处。左丘明墓,在县东南五十五里。”

??最后管仲,字夷吾;范蠡,字少伯,自改姓名曰鸱夷子皮?!爸佟敝搿安保踔痢吧俨痹⒁狻爸佟?,而“夷吾”与“鸱夷子皮”,凡此与管仲之名字而相应同者,绝非偶然。再即范蠡选择齐国商业经贸得鱼盐丝绸之利,并曾短时间为齐国大臣,凡此决非巧合,而应为范蠡受管仲影响而极力选择。范蠡政治成功而激流勇退,再在经济上获得人生新的峰颠,得善终老。管子亦善终于政治地位。

??比较管仲、范蠡人生履历与黄河长江环境关系,证明范蠡更有政治经济的灵性与通融决断,更能求新应变目光敏锐,大公无私,千金散去,与时偕行。管仲之治国商贸商战理论得范蠡之实践予以升华系统,为后世宗法。应从管仲范蠡的事迹经历、精神世界而得到启迪与发展。

??孙敬明,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孙敬明先生积四十年之功,致力于齐地古文字、古兵器、古钱币、古国史与古文明之综合研究,立足海岱,面向天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奉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迄今在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齐鲁书社等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省级奖项43项。(通讯员 纪哲)

责任编辑:王玉龙
新闻关键词:范蠡文化管仲历史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