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正式開館
6月29日,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開館暨“渤海走廊革命斗爭史”理論研討會在昌邑舉行。
理論研討會重點圍繞渤海走廊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淵源、渤海走廊革命斗爭的歷史地位與貢獻等方面展開研討,為挖掘弘揚傳承“渤海走廊精神”進行有益探索實踐。
“渤海走廊”位于原昌邑、濰縣、壽光三縣北部,地處昌濰平原與渤海萊州灣接合部,自古有“膠濰走廊”之稱。全面抗戰(zhàn)期間,中國共產(chǎn)黨在這里發(fā)動武裝斗爭、建立抗日根據(jù)地,開辟了東起膠萊河、西至原壽光縣東北部榆樹園子村,主體為昌濰根據(jù)地,中心在昌北的“渤海走廊”,成為連接膠東、清河和魯中抗日根據(jù)地的重要紐帶,在最艱苦的時期發(fā)揮了護送過往干部、協(xié)助跨區(qū)調(diào)兵、密運戰(zhàn)略物資三大歷史作用。
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將成為當?shù)丶爸苓叺貐^(qū)重要的黨性教育基地,也是愛國主義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和“紅色課堂”,打造出新時代傳承和弘揚“渤海走廊精神”的新載體。
昌邑作為“渤海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19處革命舊址和紀念地列入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從去年開始,昌邑市建立以“信仰”為主題的“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作為該市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主體展館,并以此為中心,將其他散落的教學點串連成線,打造了“渤海走廊”黨性教育基地,重點規(guī)劃建設了“1·10·200”黨性教育紅色展館群?!?”即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1個主體展館;“10”即昌邑抗日殉國烈士祠、李福澤事跡陳列館、徐邁事跡陳列館等10個專題展館;“200”即用5年時間建設200個各具特色的紅色村史館,現(xiàn)已初具規(guī)模。
責任編輯:趙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