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21日訊(記者 徐憲玉)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2021年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12月21日23時59分將迎來“冬至”節(jié)氣。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jié)、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祭祖節(jié)日。冬至是四時八節(jié)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jié)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jié)上的差異。在南方地區(qū),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地區(qū),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在山東濰坊,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其樂融融,一個個乳白色的銀元寶以白菜、韭菜、三鮮餡為主,煮上一鍋,象征著“消寒”、家庭團圓美滿之意,并有民間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自冬至開始,我國進入數九寒天,寒風蕭蕭,雪花飄飄?!耙痪哦挪怀鍪郑蝗潘木疟献?;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期間,一般是“三九”和“四九”最冷,正好接近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寒。
保健專家提醒說,冬至時節(jié)要潛陽補溫,斂陽護陰。多吃補益身體的食物,如蓮子、芡實、薏仁、赤豆、大棗、銀耳等。寒冬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fā)期,要注意保持口腔和鼻咽部衛(wèi)生,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并適當進行御寒鍛煉,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隨著嚴寒到來,人體血管收縮加劇,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病情往往加重,中風患者也會增多,因此老年基礎病患者要做好全身防寒保暖,若感不適及時就醫(yī)。普通人也要靜神少慮,保持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強求名利,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