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16日讯 2018年以来,山东潍坊昌邑市紧紧围绕“文明实践、铸魂育人”主题,不断擦亮“红色+”品牌。建成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710处,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制度,打造“6+N”活动模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800余场次,入选全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市。
“红色+”阵地建设 用好教育资源
昌邑市红色历史资源丰富,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居潍坊市首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切实做好结合文章。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有牌匾、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有记录”的场所“六有”标准,成功打造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峻青文学艺术馆等场所成为潍坊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系统谋划阵地建设。为扩大红色文明实践阵地规模,精心规划了教育基地“211”(建设200处红色村史馆、10个专题展馆、1个主体展馆)工程,既有市财政投资建设的3000平方米的主体馆的“大手笔”,也有“修旧如旧”、保持革命遗址风貌的“原生态”,还有利用闲置房屋建成的红色“小驿站”,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错位发展、有序衔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持续性开展“红色记忆抢救”工程,组建13支“红色故事采访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红色史实资料征集活动,深度挖掘红色事件和人物事迹,不断根据老战士、老党员和革命先辈后代讲述的真实事?;乖饭适?,调整展陈布局,补充展示内容,做到一抓到底、常抓常新。目前,全市红色文明实践阵地达88处,采访整理史实资料15万余字,视频资料270小时,征集实物1200余件,接待现场教学5700多批次、38万人次。
“红色+”实践活动 讲好红色故事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围绕打造“红色+”特色品牌,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推进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对党的忠诚之心,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热情。重要群体重点办。分批次组织市、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到党性教育基地实践站接受教育、锤炼党性,策划党史新中国史知识竞赛、党史宣讲大赛、小小讲解员选拔大赛等活动300余场次,党员反映这样的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思想受触动、灵魂得升华。关键节点及时办。党员干部入职上岗第一课、提拔重用第一课、转岗交流第一课、培训开班第一课以及企业新进员工、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都到红色主题实践站接受思想洗礼。在春节、清明节、学生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村史馆里“过大年”、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我的假期“红”起来等丰富多彩活动,让“红味”引领“节味”,交互发展、互促共进。结合党史教育,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诗文名篇朗诵比赛、大合唱比赛等群众性庆?;疃>镁梦Τ中?。指导学??⒂牒焐逃嗳诤系乃颊纬?,在全市中小学??埂安澈W呃取ず焐嗷帷毕盗谢疃?,举办红色班会400余场次,受教师生2万余人次。组织专门队伍走进企业、社区、农村等送教上门,红色黑板报、红色文化大集、红色剪纸展轮番上演,用优良传统教育党员干部,用红色文化浸润群众百姓,在全社会营造了“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红色+”志愿服务 弘扬红色精神
开展红色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一体推动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基层治理中汇聚协同配合的强大合力。遵循红色与美丽互彰、实践站与乡村相融的原则,配套抓好街、路、巷综合整治,带动推进户户通、农村厕改、污水改造、美丽庭院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实现“旧貌换新颜”,努力“建好实践站、带活一个村”。在志愿服务中阐释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71个部门单位的4800余名志愿者主动参与到宣传发动、卫生清理、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共发放宣传材料35万份,排查整改问题660处,为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奠定坚实基础??埂拔椅褐诎焓凳隆笔导疃?,协调交管部门施划限时免费停车位26117个,发动3000余名志愿者在限时免费停车位对市民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劝导,红色马甲与蓝色车位交相呼应,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在全市重点工作落实中展现担当作为的时代风采。围绕党史教育、生态环境?;さ戎氐愎ぷ?,制定涵盖政策宣讲、希望小屋等117个项目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菜单,全市132个文明单位主动认领项目、开展帮扶联建。目前已有182个村居(社区)点单,惠及11.9万群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风正气持续发扬光大,红色基因染遍城乡阡陌。(通讯员 纪哲)